《二月廿九》觀後感 周樹利 《二月廿九》觀後感 李宇樑的獨腳戲《二月廿九》中的八十歲婆婆,由長者、中年或靑年演員飾演都有不同的效果。演員的年紀越大,生活經驗越豐富,對角色的揣摸就越到位,形神的差距就越小。小孩子飾演靑、中或老年人,老年人飾演靑少年或小孩,不管演出多維肖維妙,總免不了會給人一種“扮”(演)的感覺。我以為,時下本地戲劇演員越來越年輕化的情况下,幾位中年好戲之人之所以那麼搶手、吃香,正是這個道理。 演出過後,導演問我對此次的演出有何意見,我說,我感受到演出者的誠意:舞台上老婆婆的往事叙述,內心獨白及幾場與女兒及兒子的(電話)對手戲,是老人家的生活寫照,是老人家的眞情流露。透過劇中老婆婆的遭遇,觀衆,尤其是年輕一輩的觀衆,對老年人的內心世界應有多一點的認識與了解,應有所體諒、同情與關懷。須知道,今日的她 / 他,正是明日的我(倘有幸能活到老的話)。導演一邊聽我說,一邊笑着地點頭,顯然,他對他們要傳達的信息能被觀衆所接受認同而感到滿意。 演老婆婆的那位演員是位大學生,演技不錯,記憶力也特別好,値得一讚。或許是限於經驗不足,有時候,目光的運用尙欠恰當。譬如說,表示沉醉於回憶之中,或是與觀衆交流時,她多是瞇着眼睛在說話,眼神的交代有點不大清晰。 故事發生的地點根據佈景的提示,是一個中下階層人家的客廳,家具簡陋,牆壁前堆滿雜物及好幾個盛有衣物的紅白藍膠袋,窗前又是放有好幾盆盆栽。我個人認為,這樣的故事旣然也可以發生在富貴人家,佈景無妨“中性”一點,盆栽也可以減少一點,能給人一種簡潔而孤寂的感覺已很足夠。至於演出前以多媒體播放昔日澳門風光投映機照片,只算是錦上添花,條件不許可的話,省掉亦無妨。根據劇情,兩老到電影院看的鹹片是“淫賤帝女花”,片名本毋須在熒幕上介紹,再在“淫賤”兩字,後加上“鹹濕”,即就更沒有必要。 年輕人演“前衛”或“創新”的舞台劇,常會給人看得莫名其妙,遇上有“兒童不宜”或“此劇有不雅的語言或劇情”的提示時,我總會敬而遠之。這回看《二月廿九》,卻感到有點共鳴,感到不枉此行。 看來,管它是學院派還是非學院派,戲院應有功能不外在於娛己娛人、育己育人。在此,願與年輕一輩的戲劇工作者共勉。 周樹利 原文出自澳門日報 : 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0-02/16/content_427875.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