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一部好戏——由澳门葛多艺术会带来的非职话剧《捍卫……》 老规矩,还是先介绍一下剧情:囚室里关着两个犯人,他们出监的条件是必须证明自己的表演是幽默,获得观众的认可。于是他们就竭尽自己的搞笑能事,开始说黄色笑话,然后做魔术和小丑表演,再接着是追逐打闹,最后是表演各种场所的观众形象……晚上,两个囚犯吐出了心扉,他们俩其实都是中戏毕业的学生,很想在艺术道路上有所追求,可是现实却是观众们只喜欢看恶俗的搞笑,因为不肯屈服,所以他们被关了起来。黎明来了,又一天开始了,为了让自己可以脱狱,俩犯人按照电话的指示进行了虐待表演,一直演得声嘶力竭声泪俱下,结果狱警却出来说是自己的疏忽弄错了,结果还赞扬他俩说表演的不错,观众很认可,然后宣布俩人被释放了——熄灯静场后,俩个被黑布蒙上眼睛的囚犯再次登场,这次他们手中拿着一袭白布,通过场边的投影,在白布上播放了陈奕迅的歌曲MTV《反高潮》,最后是《娱乐之死》里的名言:“观众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为什么我觉得这出戏好呢?因为这出戏的主创主要使用了“解构”的手法表现的现实,让这出戏显得很新颖。 所谓解构,简单来说就是一种自我消解(这就是“解”),同时当原有消失的时候,又构成了新的东西(这就是“构”) 具体到这出戏:一开始两个囚犯刚上场的时候宣布自己是因为在动物园摆摊,因为长得不好看,所以被警察抓住关起来的。但是后来却又说自己其实是演员,因为不肯附和观众所以被关。前后索述并不一致;还有俩人被关在监狱里,始终想逃走却无法实现,但是他们在最后一场时,又通过借用观众电话,而随意的进出牢房的栅栏,这又是一个前后矛盾;还有这出戏一直是观众观看两个囚犯笑料百出的演出。最后当剧终时,观众才发现原来自己才是始作俑者,这所牢房正是自己所建,自己此刻正处于被批判的位置上,这出戏正是针对自己而来——这些手法,显然都是后者对前者的否定,而每一次否定,都使主题更加明晰。而最后的谜底揭开,简直有一种“迷宫”的效果,非常精彩! 《捍卫……》这出戏,演员向观众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为何喜欢看恶俗的东西?由此造成了我们这些艺术工作者们的窘境” 《捍》剧通过高个演员的口,对此作出的解释是:当今观众生活压力大,所以就不自觉地寻求放松减压,而在这种不断的寻求刺激放松中形成了习惯,最后反而忘记了自己的初衷 我不是很赞同这样的说法,当今观众生活压力大那是不假,但是想通过看戏来减压的人恐怕还不多(恐怕选择旅游度假and与朋友喝酒聊天的人是大多数)。观众其实对戏剧是知之甚少的,他们不知道戏剧能带给他们什么。所以当他走进剧院时,是抱着享受的预期来的,因此他们拒绝在剧场里费劲的思考。他们不爱看艺术性思想性高的戏,那就只有欣赏恶俗平庸的东西了,因为这些戏起码他们还能看的懂 所以,如果要想观众摆脱恶俗。一个方法是戏剧界大力宣传普及戏剧知识,让观众知道走进剧场后应该如何欣赏戏剧;另外一个就是在戏开场前,先有一个“戏剧构作”人员,上台来和观众互动。一方面暖场,一方面也提醒观众注意观看接下来的演出中要留心观看的地方。这在戏剧大国的德国已有很悠久的传统了,而在我们中国却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员,所以观众会抗拒观看高深严肃的戏,也在情理之中 原文出自 :http://critics.cando360.com/essay/41224.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