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於上月廿八日在澳門旅遊學院禮堂舉辦的“程文政講多過唱2010”,在薄弱的宣傳下,靠的是親朋之間的口耳相傳,最終仍有約四分之三滿座的“撐場人數”,足現主辦單位葛多藝術會和表演者的交遊廣闊。可惜,“交情”與演出理應不存在關聯,“經驗不足”成為了整晚“楝篤笑”演出的致命傷。無論是舞台設計、燈光、樂隊以至文稿內容,都存在極待改善的空間。針對作為焦點的表演者而言,程文政過快的語調,以及欠缺設計的停頓,讓觀眾的聽覺與思想受著極大的挑戰,雖然連接不斷兩小時的講詞未見疏漏,程文政的努力讓人佩服,但作為“棟篤笑”的主要利器:說話,此一武器實有待磨練。此外,語段故事關聯性不強,也欠缺帶起觀眾的聯想與貫串主題,整晚是一個支離破碎的拼湊印象,至今也難以憶起震動心靈的一段。 表演點出的主題是“忠於自已、我有我態度”的精神,這份堅持,某程度上是有一定的意義的,可是當中卻滲入太多程文政的個人經歷、情感甚至個人崇拜,對於並不熟悉他的觀眾,有可能會越聽越惘然,如墮五里霧中。“楝篤笑”作為表演娛樂項的一種,以觀眾熟悉的生活事或是娛樂炒作新聞做引子,引起觀眾興趣,繼而接合講者所要帶出的潛台詞,把訊息傳遞予觀眾,這是“棟篤笑”最基本的法門。只見程文政在演出的上半段中以多個實例:歌星演唱會的公式、音樂公司與娛行社的關係、MJ(迷高積遜)等,已成功把觀眾的焦點匯聚一起。可是,未想及與主題如何連結起來,卻見他跳接地把剛才的例都與自已拉上了,反覆重提的“我”,企圖以自已把“堅定”、“肯定自我風格”等表述形象化,倒是讓人反感:我是來看一場有主題意義的“楝篤笑”,還是來看“程文政自我肯定的表演”? 進入演藝場館,觀眾與聽眾都有尋求滿足的心態,從戲劇裡體會現實中不能發現的、從音樂會裡聽到唱片裡無法感受的、從舞蹈裡看到真正搖動眼前的舞影……。可是,“程文政講多過唱2010”更彷似一場好友共聚的生日會,大家看著舞台上的壽星仔在笑談人生經歷、論盡他的成長過程,為他尋獲對未來的堅持態度鼓掌。究竟,觀眾坐在席間,目的何在?為何而來? 有本地劇場工作曾在雜誌上說:“如果都是call來看戲的朋友,這個演出就跟無做過的一樣。”看著現場絕大部份是程文政的親朋好友為他打氣歡呼,場面實在感人,“演出成功”應獲得“肯定”。但更使人“肯定”的是,這場“棟篤笑”的“成功”,背後除了隱藏著這類型演出在本澳的可塑性及前瞻性外,“八十後”的顯性特徵已經被搬到舞上台被確立; 而幾近滿座的盛況,也為今次的表演者和主辦單位提出了一個問題:這場“演出成功”的“棟篤笑”,有做過嗎? 原本出自 : http://mypaper.pchome.com.tw/mansi/post/132069207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