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7日 星期日

葛多暑期青年創作劇 - << 五小葛>>


你們小時候的志願還記得嗎?
最後真的實現了?
還是早已把它忘光光?

在這個世代,一個充滿問題的世代,
卻愈來愈少人會正面去找出問題的答案。
很多時候,我們會不自覺被環境,父母,朋友改變了我們當​初的志向,價值觀等等…….

一班90後的青少年,去為問題找出答案……

葛多藝術會主辦
文化局贊助
創作指導: 蔡穎鋒
集體創作: 黃家熙, 吳璟賢, 李梓安, 陳詩彥, 郭曉瑩
平面設計: 陳家彥
執行舞台監督: 胡家琪, 蔡嘉欣
地點: 騰得會藝術中心 - 多個劇場 (提督馬路合和工業大廈5樓B)
演出時間: 26 - 27 / 08 / 2011 20:00
門票索取: 牛房倉庫, 邊到有書
免費入場
聯絡電話: 66519369

"超身體"工作坊 -工作感想

由葛多藝術會舉辦維期一星期的超身體工作坊結束了,這個星期可以說是學到很多方法,當然這些方法還需要時間去消化和繼續練習,才可以確切地應用到表演上。

  "刺激,接受,反應"是表演上一個很當下的時刻,也是這星期給我最大的體會。我們時常被說只用上半身演戲,因為我們都忽略了身體上的接受,而這個工作坊卻在短短的一週內,讓我更認識我的脊椎,這是上半身與下半身的連繫。在表演上他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一個演員在舞台上的存在感以及投射能力的基底,着重與地板的連接。而這些連接離不開我們的跨和脊椎,因此這個工作坊的訓練方式比較針對於這兩點作出了不同的練習。而在這些不同的身體練習上我也不斷感受到"刺激,接受,反應",在推拉練習上,對於直接在身體上的反應,別人給予多少力,我們接受多少,就作出多少反應,有時候我們會出現一些不誠懇的反應,例如自己反應多了和給予的不成正比,這正正就如同我們在表演上預設了對手的反應一樣,並沒有真正去感受。這樣的過程中讓我體會如何在身體上結合表演。而且直接發生在身上,比起讀理論和聽別人說的更直接更能實際理解。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在身體直接看到有機的表演,當我們不能預測下一步會發生甚麼的時候,那樣的表演是最好看的。當然這種不可預測也是要在表演者的控制之內,這種控制不是對事情發生的控制,而是自己肢體上的。

  在聲音上,我們也看到脊椎與發聲的連接,嘗試用不同的共鳴,不同的質感去說台詞,為我們的表演提供了可能性,當然我們不能直接把這些搬到舞台,但這樣無疑是給了我們更多的思考空間,有了一些從身體影響思考的方法。

在最後一天的慾望之舞,當身體超越了體能後,在那一刻我感覺到很奇妙的穩定,我對於自己的身體拉到兩邊極端時那一種達乎臨界點的一刻感到喜悅,忽然有種平靜而很美的感覺。老師提到當我們突破自己的時候,我們的慾望會由此生出。而我那時是一個完全放空的狀態,在那個狀態中很舒服,完全不知道原來已經跳了這麼久。對我來說這一是一種表演的狀態,腦袋放空,下一步會自然走下去,因為會發生的自然一定會發生。在放空中仍然在感受空間的變化,仍然在感受別人給予的,而正因為放空了,所以能包圍能感受的空間也相對變大了。這是一種理想的溝通時刻,因為感受到不只是情緒,連同我們的呼吸,能量,身體,脊椎上的小細節也感受到。而且當中同時把不同體系的肢體訓練集合其中,再也不只是單單系統上的訓練,而是把這些訓練基礎確實地應用到表演上,要達到這一點,一個星期當然不夠,可是我相信按照這樣的訓練不繼反覆練習,總可以真正地融匯貫通。



莊莊

2011年8月5日 星期五

“超身体”工作坊手记

2011年7月21日至2011年7月31日,我有幸参加了澳门葛多艺术会的“超身体”工作坊。和台湾来的王靖惇老师一起进行了7天的工作。回家沉淀了几天之后,我想是时候写一下我对这个工作坊的的感悟。和大家分享。并且做一个学习阶段的记录。

在一开始,我对工作坊的内容一只半解,因为我的母校中央戏剧学院在大三后就没有形体课的内容,我已经有一年没有再接触到形体的训练。最初听说王老师的课程会训练到身体上绝少训练到的部位,(譬如说脊椎)我觉得是一种新的体验,并愿意尝试。一连上完了7天的训练课程,接触了奥丁,安.伯曼的训练体系,跳完了最后的“欲望之舞”后。我开始总结和反思。希望从我自身出发,感性和理性的认识这一系列形体训练方法对导演或演员的帮助。我总结了一下几个部份:

1.演员与空间的连接:

在以往的排练,导表演的学习中,老师和我们自己都会对自身提出要求。那就是“交流”。演员之间的交流,演员与观众的交流。如何把握此时此刻的对手,是非常重要的。但这次的“超身体”工作坊让我了解到一个新的观点,那就是演员与空间之间的交流。在不同体系的几组训练中,王老师都强调了每个人与空间的联系。演员如何关照自己在舞台上此时此刻的位置,如何与整个空间连结。在意整个空间给予自身的感受等等。一开始我并不明白其中的意图。在大量的体能训练中,我难以理解此时我和空间的关系。在后几天的训练中,我刻意给自己一些要求,在进行譬如说“蛇舞”,或者是“矛与盾”的等与空间有关练习中,带入一些自己的情感。并同时感受整个空间此时此刻发出的能量,籍此,如何刺激我当时规定情境下的情感表达,(譬如说伤感,愤怒,雀跃等)我发现好几次的尝试中由于我集中感受到空间(以及空间中的对手)给予我不同能量,我能更容易被规定情境所感动。感受也变得敏锐。由此我联想到了我在前不久的毕业实习大戏中的一些困惑:由于感受到每一天空间中的细微的变化,每天表演的发挥程度也不同,时好时坏。剧场热的时候的演出效果和冷的时候的演出效果不同,人多时的演出效果和人少时的演出效果不同。由此证明,其实我们每个演员都在感受不同的空间带给我们的不同的感受,被动的感受空间,只能被空间的环境所影响,多数时候会阻碍好的发挥。而经过训练后,主动的感受空间,并由此置换当下演员应该有的感情,加以放大而取得应该的演出效果,除了演员本身的集中,还有对整个空间环境很好的意识。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对空间的意识,被动的接受当下的空间,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其次,对空间的感受还有对当下演员有机的调整姿势,调度的尺度,焦点的集中或者转移有很重要的影响。

2.脊椎于气息:

脊椎作为人类重要的4个生理弯曲中,脊椎占了很大的比重,对于演员来说,在舞台上的大部分运动亦靠脊椎支撑。但在我们平时的训练中,很少会训练到脊椎的运用,演员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也就很难有成功的表演。奥丁和安.伯曼的训练中,多强调脊椎的运用。一开始我总认为形体的训练多帮助音乐剧演员的演出。但经过“蛇舞”,“推和拉”“台词运用和脊椎的结合”等等,的连续七天,一天比一天大强度的训练后我明显感觉到,当你能很好的控制“脊椎”之后,我能够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感的表达。而且情感的表达方式不仅仅源于内在的情感,更通过身体的帮助使得情感可以进一步的放大,从而扩大到和对手的交流。我认为,控制身体亦是一种情感外化的方式。当然,作为工作坊的训练,我们更多不是作为一个有演出认为的演员,而是作为一个自然的人站在舞台上,所以动作的幅度夸张时,情感会很好的表达,而如何真正应用到表演上,我想会是一件更有趣的事情。

说到气息,我总是第一时间联想到台词的应用,我的母校中央戏剧学院的一贯传统也是将二者联系起来。如何运用气息和如何说好台词很多时候被放在同一堂课上来讲。我发现不论是任何一种表演派别,都会把气息放在同等重要的高度,而我想说,从浅显来看,气息的运用控制音量的大小,断句的对错。而从这次的学习中,我结合之前所学过的知识明白了另一点。气息对演员情感的帮助也是巨大的。气息的改变从生理上帮助演员投入情感,表达情感,我认为很多时候,有内部到外部和有外部到内部是相辅相成的。而判断在什么样的规定情境下带入什么样的情感记忆,辅助与什么样的气息帮助表演也是有张力的表演应该剧本的。感性的运用气息,让它不仅仅是一个台词的辅助品。这也是对身体的一个新的认知。

3.物质和意识:

戏剧是相信的艺术。舞台上发生的事情既是假的,也是真的。所以,作为一名戏剧工作者,我们应该弄清楚物质和意识之间的关系,才会弄清楚我们在舞台上如何“存在”,进而认识到我们在舞台上的“造型感”,最后把他们转化为富有张力的饱满的舞台表演。在七天的训练中,王老师的很多训练方法,比如说“集中”,“燃烧”,都是要求大家相信此时此刻的规定情境,想象丹田透过脊椎发出的能量,改变气息,眼睛的焦点,企图燃烧前方的空间。在一半人看来,这是一个异想天开的场景。我本人比较理性,一开始都很难相信这样的规定情境。所以我一开始都想了一些办法,带入自己的情感记忆。我发现我竟然可以相信自己可以燃烧对面的景物,而同时自己的内心也在受着同样的煎熬和燃烧。我第一次相信了“相信”的魅力!当然后面我分析,这与身体的控制是分不开的,但是从意识的范畴来看,使得我“燃烧”的就是相信的力量。所以作为导演系的学生,我认为这都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演员的方法。在后来的训练中,我尝试不带入“情感记忆”去燃烧眼前的事物,我发现,我同时能获得专注和通过身体带来的一种内心的感动(伤感或者雀跃或是愤怒)在有了这颗种子之后再辅助与情感记忆,我发现能获得更好的一种表达方式。是透过身体,眼神,气息而得来的。而我相信那一刻,我的“存在感”是意识上和物质(身体)上相辅相成的。我想这都是很好的一种表演的体验可以运用到以后的演出中的。



这七天来的训练是一步一步进行的,很多训练都是不断的重复进行的,而第一天的体验和最后一天的体验是不断曲折的进展的。形体训练是很物质的,而如何通过物质的训练去达到演员的身体情感的结合这是这七天来体验最深刻的,而我同时也理解了“超身体”的概念。即控制自己的身体,相信自己的身体,从而很好的运用你的身体去体验和相信舞台和表演艺术。只有超越了自身身体的极限,你才能更好的从理性上认识自己的情感。运用自己的情感。从而获得饱满的表演。希望我可以学以致用。



張迪

2011年8月1日 星期一

葛多藝術會<枕頭人>


时间 02.09.2011 -- 03.09.2011 更多
节目介绍



我们都残忍,对不对?
极权国家中,一名专写病态故事的小说家与他的智障哥哥分别被两名警探在审犯室中严刑拷问;连日来发生的三宗小童虐杀及失踪案件,行凶手法竟然与作家笔下的情节不谋而合。什么是爱?什么是慈悲?人性难解的真相,由《枕头人》的故事逐幕为您揭开……

获奖好评之作两岸四地学院派倾力打造
《枕头人》由爱尔兰新锐作家马田.麦多纳(Martin McDonagh)编剧,2003年于英国首演、翌年即获劳伦斯.奥利佛最佳剧本奖(Laurence Olivier Award),2005年于美国百老汇演出,更获得东尼奖最佳剧本提名(Tony Award)。《枕头人》曾于首尔、香港及台北等地搬演,剧力震慑亚洲剧坛。是次演出由葛多艺术会邀得港澳著名导演及戏剧导师傅月美执导、并由上海戏剧学院的谭智泉、北京中央戏剧学院的陈飞历、台北艺术大学的杨杉以及澳门演艺学院的徐灵芝联合演出,尽显两岸四地的剧力融会,精彩绝对可期!

* 本剧含不雅用语及成人情节


藝團
葛多艺术会

导演:傅月美

主要演员:谭智泉、陈飞历、杨彬、叶欣然

语言

粤语

时间 90分钟


主办


澳门文化中心

制作 澳门文化中心



售票处 广星售票网
门票开售日期 10.07.2011 - 03.09.2011
年龄限制 13 岁
折扣 CCM挚友优惠
- CCM挚友购票可享九折优惠
- 早购优惠:CCM挚友于开售首七天(10.07.2011-16.07.2011)内可获八折优惠

学生/长者半价优惠
- 12岁或以下儿童、澳门全日制学生及65岁或以上长者可享半价优惠(数量有限,入场时需出示证件)

团体票
- 一次购买同场相同票价门票十张或以上,可享八五折优惠
CCM 摰友预购 10.07.2011 - 16.07.2011
查询热线 2870 0699

原文出自 :http://gb.ccm.gov.mo/Event.aspx/Detail/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