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觀看了「五碌葛2008唱好澳門之我愛澳門」,所以開始在思考,究竟當代澳門青少年是如何看待由賭權開放到今時今日的澳門。話劇「五碌葛2008唱好澳門之我愛澳門」是由劇中六位演員集體即興創作而成,在此不再深究內容和表現手法,令人最值得思考的是,在「演員的話」部分,六位演員竟是異口同聲地表示十分懷念賭權開放以前的澳門。
澳門理工學院社會經濟與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楊道匡接受《商訊》訪問時曾指出:「2000-2003年,即特區成立的前4年經濟恢復增長,平均每年的增幅為8.2%;2004-2007年的後4年,經濟呈現高增長,平均每年的增幅達19.8%。如果從本地生產總值的數值看,2007年的GDP為1,536億元澳門元,與特區成立初年的489億元比較增幅達2.14倍。在生產總值增長的同時,就業職位、工資中位數、居民在銀行的存款額亦同步上昇。」根據上述資料可以明顯看出澳門在賭業開放後的超高速發展和九十年代「緩慢發展」的澳門是有著天壤之別。然而,什麼原因卻讓這六位演員同時懷念賭權開放前的澳門呢?答案很有可能就是物質化。經濟超高速發展為澳門市民帶來不少生活上的改善,市民對物質的追求也愈來愈強烈,由此而來人們在心態上開始由環境改變而改變。香港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中的經濟高速發展而影響到今天香港的一股普遍拜金風氣,可能再一次在今天的澳門重演。
說到這裡,不難理解那六位演員的「異心同聲」。比起以前的「民風純樸」,今天的現實作風是有目共睹的。特別是在澳門的年青人族群中,追捧名牌產品已經開始成為風氣,這樣會對年青人族群內部的和諧造成一定的傷害。由「演員的話」的內容裡來看,基本上沒有從通貨膨脹,或賭場大量招募員工而使不少青少年放棄學業或停止升學等的角度去考慮,更大程度上是以自身在這六年來的經歷和體驗去判斷。但這六位演員的「演員的話」,正正是年青人族群內部所發出的聲音,表達了部分當下年青人的意見。經濟超高速發展為澳門帶來一個變革的時代,澳門人也開始改變自身的世界觀及價值觀。物質化,拜金主義,追逐名牌可能就是驅使六位演員懷念「緩慢發展」時代的澳門的主要原因。由相對和諧而變得充滿機遇,亦充滿競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中,開始變得含有功利元素,一種小城特有「街坊式」的融洽氛圍似乎正在被日漸消磨。
懷念「緩慢發展」時期澳門的融洽氛圍當然無可非議,可是問題就在於今天的澳門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重回當年似乎不大可能。然而,可以改變的仍然是人的心態,這個重任,就應該落在一眾澳門人文工作者身上了,就讓大家拭目以待,繼續關心我們生活的小城。
轉自 http://lazykit.spaces.live.com/blog/cns!7C4C3A7DE165986!874.entr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